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正文
刘弥邵读书小记 南宋 · 真德秀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一七五、《西山文集》卷三六、《西山题跋》卷三
莆阳刘隐君以《读书小记》示予,予读之叹曰:懿哉!
刘君可谓知学问之本矣。
孔门独一颜子为好学,颜子所问,前曰为仁,后曰为邦,舍是亡他学也。
盖为仁者成己之极,而为邦者成物之极,体用本末,究乎此矣。
颜子所以亚于圣人,而孟子期之以禹、稷之事业,岂非内圣外王之学已备故邪!
汉以后,学者始多端,记问综古今,文章妙机轴,号为儒者极挚
然以成己则不足,以成物则甚难,其亦何贵于学?
予屏居八年,呻吟蠹简,未有云获,独尝窃谓士之于学穷理致用而已,理必达于用,用必原于理,又非二事也,朝思夜索,惟此是求。
间以语诸人,鲜不怃然者。
盖后世之学言理或遗用,其病为空虚;
言用或遗理,其弊为粗浅。
不知理即用,用即理,非混融贯通不足以语学之成。
今观刘君之书,内不遗理,外不遗物,乃深有契于予心。
虽然,道无穷,学无止,以刘君之静且笃,懋懋而弗舍,庸知不诣其极乎!
故识于末编以待。
刘习静弥邵 南宋 · 方大琮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三八八、《铁庵集》卷二四
某旧夏发里门日,辱赐之饯,到司存又赐之书。
将解去矣,犹不克谢,其才之短如此,则政之拙可知。
乡部自端明蔡公以惠利闻,厥后徽猷林公以风力闻,尊执所及见。
曾谓五十年后里闬小子冒焉为之,乃无所闻乎?
未尝不知慕前贤,而学力才力有剂量也。
前辈之风流不坠,岿然以德尊望重、上承下启者,习静先生一人而已。
盖亲接兰台艾轩父师之印,与封胡共学,有为名卿良史者,教纪、群辈,方入班行,出麾节,以盛名行世,班班未易量数;
又有方萌芽令尹,瞠乎其后者,可谓一门数世之盛。
独长者凝然其间,不肯为场屋学,不肯为好爵縻,推去冠裳,不解深衣,此其所以为最高最寿欤?
非独仪其家为然。
复斋之节之学信于四方,而扶植其学以信于乡者,习静之力为多。
订史读《易》,著书满家,德与年俱进,以仪其乡者又如是,使某知慕名节,知认趋向,不敢为小人之归者,尊执之诲之赐也。
然则所在岂可无乡先生哉?
其功其德关涉最大,未易与众人言也。
某端平缀班初,节推林肃翁太学生,屡来问艾轩先生谥议如何,诘其所以问,则曰此吾网山之师也。
其语可敬可愧,遂扣之子敬左司,令省吏寻之不见。
岩仲县尉来说,俾案吏求之,果是西山作帅时曾移牒同衔申上,蒙斋袁广微作漕,只行本部覈实,其事遂寝。
蒙斋知有象山慈湖而已,如西山谥文忠时,其季清夷为常博当笔,只欲作忠文,亦蒙斋意也。
专门之学,其不广大类此。
艾轩之学岂待核实?
西山牒检不存,独本司行移仅留片纸,今亦不暇求诸司联衔,只托岩仲携见立夫赵文昌,乃忠定嫡孙,知艾轩往还事为详,必能着力。
近如陆子寿、刘屏山、游九言皆得谥,陈同父亦得之,独无为艾轩言者,若得补乡邦阙典,亦后来者之责也。
习静叔父墓志铭 南宋 · 刘克庄
 出处:全宋文卷七六二四、《后村先生大全集》卷一五一
淳祐丙午七月壬午习静刘先生卒,年八十二。
明年丁未十月壬午,葬于芳林山之原。
配徐,继方。
子男三人:宬,擢丙戌第,宣教郎、知古田县
克家,克忱。
克家前夭,宬执先生之丧以毁卒。
女三人。
孙男六人:性甫、德甫,馀尚幼。
先生讳弥邵字寿翁,著作公之季子。
早孤苦贫,有手泽书数厨,先生与诸兄卧起其间,饥以充馈,倦以为枕,后皆知名。
先生尤精专,一事一物未通,求之弗措,某字󸈠,某简脱,某义疑,必反复研寻,归之是而后已。
载籍以来,莫不钞纂而原本,粹然一出于经。
其考论古今,断制义理,壹以洙泗、关洛之语为准程。
他人为之者或先传而后倦,或色取而行违,惟先生真知实践,自童至耄,坚确不变,循循然有师匠之道焉,恢恢然有父兄之容焉。
始而宗族称之,久而庠序化之,晚而一乡一国之人尊之,凡里中佳子弟、良士友,多先生口讲指画之馀也。
先生终岁杜门,罕与人接,惟质经于陈公师复,评史于郑公子敬,问《易》于蔡公伯静
有《易藁》、《汉考》、《读书日记》《、小记》、《深衣问辩》、《杜诗补注》各若干卷。
刘氏自两翁起家,三世登科第者八人,五入馆,一持橐,先生独褰裳掩鼻,视若浼己,飨脱粟如太牢,处陋巷如华榱。
舍后有古木钜石,先生诛茅其颠,杖屦日一登临。
著作公无十金之产、一丘之田,先生安之,宁困不枉道以求亨,宁贫不害仁以为富。
少食于学,晚岁弃去,郡博士俞来致学俸,却不取,太守眉山杨栋于学创尊德堂以舍之,先生不拒亦不留。
宬遇禋霈,先生例授京秩,告下,惮先生不敢白。
属纩犹为诸孙讲南轩《孟子》一章。
杨侯使本道,复荐于朝,而先生卒矣。
前葬,克忱哭请铭,克庄哭答曰:「礼幼不诔长,吾何敢铭吾季父也夫」!
昔子长、孟坚皆自述其先世,克庄常待罪太史,凡当世山林丘园之士皆得以秉笔记载,况吾季父之贤,学醇儒也,节逸民也,铭之不可已也。
铭曰:
贵人之所欲兮,誉或损而谤喧;
生人之所羡兮,耄有及而智昏。
彦回期颐至司空兮,适以辱其门户;
辕固九十老布衣兮,岂不贤于公孙?
于嗟先生,天年之高兮天爵之尊,其人虽亡兮其书则存。
黄德远墓志铭1266年 南宋 · 刘克庄
 出处:全宋文卷七六四二、《后村先生大全集》卷一六三 创作地点:福建省莆田市莆田
余里中有二黄君,缜字德玉字德远,辱与余游。
余常语人,德玉余爱友也,德远余畏友也。
德玉高科,早卒。
德远少与兄齐名,既弱一个,名愈重,遂为乡先生三十年,门人著箓牒以数十百计,凡沾丐德远毫芒者多策名先登。
德远虽未解褐,然齿宿而德尊,前后牧守礼下之如元夫钜人,郡博士敬事之而不敢友。
表正泮宫甚久,一日若有不乐者,拂袖去。
久之,国人大夫固请,乃复就职。
德远始游淮浙,遍参诸老,学无常师。
中年还里,闻复斋陈公宓、瓜山潘公柄方兴洛学,二公师勉斋者,勉斋师文公者,德远遂北面执礼于二公。
与同志十馀人集于复斋家仰止堂,旬日一讲,有口义。
二公于门人中尤称陈平甫、黄德远、顾君度、君立。
及二师卒,德远率同门友筑东湖书堂,请田于官,春秋祀焉,读约聚讲如师在时。
初,平舟杨公栋即学作尊德堂,以处习静刘公弥邵
习静卒,久无敢居者,后以德远继之。
涵江书院初赐额,又兼山长,一月三讲。
晚闻虚斋赵公以夫作《易通》,与之上下其论。
虚斋曰:「平生所得益友,惟德远耳」。
夏初得寒热疾,既而有瘳,俄复委笃,犹勉东湖诸友接扶陈、潘一脉,且语诸子以埋辞属后村
德远生于庆元丙辰十一月十二日,卒于咸淳丙寅八月二十九日,年七十一。
先是有星陨于书楼之西,属纩有雷雨之异。
所著有《四书遗说》、《近思录义类》若干卷,于诸子百家有《读略》、《续略》、《新略》,有《传习问答略》。
每谓迁固史、《新唐书》皆未修之史。
尝借《国史》二百卷,九阅月,手抄读彻首尾,其专苦如此。
不喜作韵语,时有感兴,自谓得风人之趣。
两娶皆宋氏,故监丞公藻之孙,沙丞克刚之女。
前夫人名德麟字瑞甫,通九经及《前汉书》,工楷法。
德远十有六年,逮事尊章,皆曰吾门增一孝女。
德远读书不问生计,客至鸡黍不戒而具。
仲元八岁,命赋八韵,日晡未就,笞之,其严如此。
生于开禧乙丑四月七日,卒于淳祐壬寅四月二十六日,年三十八,德远葬之于常泰里濑溪松峰后山之原,丙午冬也。
子男五人:仲元壬子贡士
仲会、仲和、仲固、仲稼。
女适刘直上、郭应植、宋怡寿。
庶子文翁,后䂬溪陈氏,登乙丑第。
孙男女三人。
仲元等与后夫人奉德远之柩合葬于濑溪。
黄氏莆著姓,唐御史滔之后,世有异材。
德远曾大父衮,漕举进士
大父必彰,业儒积善。
父汝守,以累举恩奉对,修职郎致仕。
母李氏,封孺人
仲元德远言行三千馀言,新进士郑献翁、林德远高弟也,来致父师治命。
嗟夫!
古之人开径必有三益,卜邻必有二仲,言孤学之陋不如相观之善也。
余长德远九岁,晚归乡里,父行者万坟压颠,兄事者晓星残月,比肩相随如德远者指不多屈,今遂舍余而去,无复共语之人矣,岂不悲哉!
乃摭仲元所述之大者叙而铭之。
铭曰:
昔河汾氏,终身田里。
虽无事业,见隋唐史。
《续经》、《中说》,百世以俟。
传之董、程,付之郊、畤。
贤哉德远,一布衣尔,著书满屋,讲学析理。
谁谓君贫,贻厥以此。
门有高弟,家有美子,吾铭必传,君未尝死。